成 語人浮於事
注 音ㄖㄣˊ ㄈㄨˊ ㄩˊ ㄕˋ
漢語拼音rén fú yú shì
釋 義人的才幹超過所得的俸祿。語本《禮記.坊記》。後用「人浮於事」表示人多事少。
△「食浮於人」
典 源《禮記.坊記》
子云:「君子辭貴不辭賤,辭富不辭貧,則亂益亡1>。故君子與其使食2>浮於人也,寧使人浮於食。」
〔注解〕
亡:音ㄨˊ,通「無」,沒有。
食:指俸祿。
典故說明「人浮於事」原作「人浮於食」。根據《禮記.坊記》中記載,孔子曾說:「君子能夠推辭尊貴和富有,而安於卑賤和貧困的生活,這麼一來禍亂就會減少。所以君子與其領取的俸祿超過個人的才幹,寧願使個人的才幹超過所得的俸祿。」孔子說這段話的用意是期望人們能安於貧賤、不貪求富貴、以減少禍亂。後來「人浮於事」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,轉而用於表示人多事少。「人浮於事」的書證如《兒女英雄傳》第二回:「他從前就在邳州衙門,如今在兄弟這裡,人浮於事,實在用不開。」
書 證
《兒女英雄傳》第二回:「他從前就在邳州衙門,如今在兄弟這裡,人浮於事,實在用不開。」
《宦海》第九回:「老兄還沒有曉得這裡的情形,實在人浮於事,安插不來。」
用法說明語義說明表示人多事少。
使用類別用在「人力過剩」的表述上。
例句
現在百業蕭條,人浮於事的現象很嚴重。人浮於事的問題如不解決,各種社會亂象恐將層出不窮。雖然時下人浮於事,只要你是千里馬,就不怕沒有伯樂。在這人浮於事的年代,初出茅廬者切忌好高騖遠,以免高不成低不就。
辨 識近義成語僧多粥少
參考詞語人浮於食
ㄖㄣˊ ㄈㄨˊ ㄩˊ ㄕˊ
rén fú yú shí
人的才幹超過所得的俸祿。見「人浮於事」條。
《禮記.坊記》:「故君子與其使食浮於人也,寧使人浮於食。」(源)
食浮於人
ㄕˊ ㄈㄨˊ ㄩˊ ㄖㄣˊ
shí fú yú rén
所得的俸祿超過人的才幹。見「人浮於事」條。
《禮記.坊記》:「故君子與其使食浮於人也,寧使人浮於食。」(源)
宋.蘇軾〈謝量移汝州表〉:「伏念臣向者名過其實,食浮於人。兄弟並竊於賢科,衣冠或以為盛事。」